近日📡,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正式印發《進一步提升本市社區衛生服務能力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並於5月10日公開發布🕸。
《方案》明確社區衛生服務四大發展目標📩:一是服務網絡布局更加完善👨🏼🍼。到2025年,按照功能定位、區域特點和居民需求🚣🏿♂️,因地製宜新建、改建一批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社區衛生服務設施15分鐘慢行可達覆蓋率達到90%以上🧑🏿🔬。
二是基本醫療服務能力再上新臺階🎅。到2025年,基本實現全市社區醫療服務橫向同質化⚄,社區常見病診療服務與上級醫院縱向同質化水平顯著提升,康復護理服務能力逐步增強💊,社區門診量占本市常住居民門診總量的比例達到40%以上,逐步夯實“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𓀒🙅🏻♀️、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格局🛡。
三是公共衛生服務能力不斷提升📫🚒。到2025年🛜,基本完成社區健康管理中心建設,社區基本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管理指標全面達標,傳染病、慢性病防控和健康管理能力顯著提升🔨。
四是社區成為中醫服務主陣地🧚🏿♂️✊🏻。到2025年,中醫特色專病(專科)服務實現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覆蓋,社區衛生服務站和村衛生室中醫藥服務能力明顯提升🦟,社區中醫藥特色優勢進一步發揮。
在《方案》的推動下,上海社區衛生服務的功能定位更為清晰,在規劃布局🚣🏻、醫療設備、藥品配備、人才建設、數字化建設等方面,也將得到進一步的完善與發展🦶🏿。
如《方案》提出:社區門診以全科為主,提升中醫診療和急救服務水平,有條件的可以開展適宜外科手術,住院治療以康復🙍♂️、護理、安寧療護為主。同時明確將製定社區醫療服務基本病種清單👩🏼🎨,建立動態調整機製,還將加強社區檢查檢驗設備配置,提供心電🔞、影像、檢驗🧚🏽♂️、超聲等服務,加快完善除顫儀👩🏼⚕️📐、心電監護儀🚋、霧化儀、簡易肺功能儀、供氧、中醫診療等必備醫療設備配置👈,有條件的社區可配置無創呼吸機、CT等設備。暫時不具備條件的社區可通過與上級醫院或第三方專業機構簽訂服務合作協議,滿足相關診療需求🕕。另外還提出,放寬社區基本藥物用藥比例限製🧑🏻🦲,擴展藥物配備範圍,加強與二🦴、三級醫院用藥目錄銜接,實現區域內醫療機構常見病用藥目錄一致🅱️。
強化分級診療是社區衛生服務能力建設的重點之一。
《方案》提出,將優化門診和轉診預約服務,在二級及以上醫院推行非急診預約服務製度,鼓勵非急診患者通過基層預約轉診就診,加強門診號源統籌管理,二、三級醫院號源分配向社區傾斜🧒🏿,在醫院門診總服務臺設立服務專窗✌🏻👩🏿🏫,安排經家庭醫生轉診至上級醫院的簽約居民優先就診👨🏿🌾、優先檢查、優先住院🫅📰。家庭醫生可開具並優先預約上級醫院適宜檢查檢驗項目,還明確基本醫保基金增量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傾斜👩🏼🎓。
值得一提的是,《方案》明確擴大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覆蓋面,到2025年👨🦲,上海常住居民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45%🍹。豐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內容,在全科服務基礎上,結合居民需求,開展公共衛生、康復🍁、護理🎇、兒科、口腔等適宜服務。
為加強社區衛生學科人才建設✢,《方案》鼓勵醫EON4校開設全科醫學專業💪🏽,將全科醫學納入本市衛生健康系統學科建設計劃🧑🦽➡️,擴大全科醫生規範化培訓規模,開展郊區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擴大社區公共衛生人員招錄🥷🏽,區疾控機構新招錄人員下沉社區3-6個月。完善社區醫生繼續教育和進修製度🧖🏻,加強全科、公共衛生和中醫藥服務能力培訓🚆,選拔優秀的社區醫生至上級醫院多點執業,培養全科醫學骨幹人才等。
此外,還將依托“電子政務雲”試點推進社區衛生服務數字底座建設。加快社區衛生治理智慧化,加強社區與上級醫療機構電子病歷、電子健康檔案等互通共享,推進電子處方流轉和信息調閱👨🏻✈️。在區域性醫療中心、醫聯體牽頭醫院加強遠程醫療中心建設,向社區提供遠程會診🦹🏻♀️、預約轉診、互聯網復診、遠程檢查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