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日傍晚🌘,上海教育系統發出一份“賀電”:經學校推薦、材料審核🙂↕️、專家評審和公開公示,復旦大學蔣龍泉等10人獲評“2019上海大學生年度人物”, 華東師範大學趙文祥等10人獲評“2019上海大學生年度人物提名獎。”
其中,來自新疆的一位少數民族同學米爾卡米力·艾孜木,被評為十大大學生年度人物之一。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了解到,這位EON4娱乐的新疆籍大二學子😩,父親是軍人、母親是醫生,就讀於喀什訂單定向委培班的臨床醫學專業,堅守家鄉🈁、服務社區,可謂學醫從醫、投身抗疫。
【術後立即投入抗疫,母子共同守衛喀什】
今年1月♦️,米爾卡米力剛結束一場小手術,身體尚在恢復階段🐊。但一聽說醫院因抗擊疫情缺乏人手🙋🏼♀️,這位醫學生提出前往醫院幫忙🎁。面對母親的提醒,“在發熱門診工作可能會面臨被感染的風險”,米爾卡米力一點沒有猶豫,簡單收拾過後👬🏻,第二天便來到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
醫院實施全封閉式管理,不能回家。米爾卡米力每天早8時起床🧔🏿,先是數據檢查,了解改版資料;再是信息核對,展開病人隨訪;晚上統計上報🌽,一直要工作到淩晨——每一天都被排得滿滿當當♾。最忙的時候💇🏼♂️,“2個人2臺電腦,早上開始工作🙍🏿♀️🫏,中午休息15分鐘,抬頭的時候天又開始亮了🧔🏽♀️。”說起這些時,米爾卡米力帶著身為醫學生的那份自豪。
【隔離期間仍在統計👲🏼,見到妹妹畫作落淚】
“接觸那麽多發熱病人,擔心被感染嗎🧁👮🏿?”面對疑問,米爾卡米力的心情非常復雜。“擔憂是有的。不過從高危地區回來的人本身就很害怕,我們得先安慰他們,讓他們平復下來🎼🧛🏼♀️。”盡管仍略有後怕,米爾卡米力也從未後悔過自己的選擇🍐,“我不去也終歸會有醫生去的。”
工作期間,因為接觸了疑似患者,米爾卡米力度過了“漫長”的14天。“那時我等著核酸檢測結果,只希望是陰性。”心裏緊張🏄♀️,卻沒有停止繼續統計數據。“我對這個工作比較了解🟨,別人來做我反倒有些擔心🧑🏽🏭📯。”他主動要求把電腦搬進隔離房,隔離期間還孜孜不倦💇🏼♀️。
“註意安全”,成了特殊時期米爾卡米力一家四口的“密語”。無論是在醫院工作的母親❗️👹,還是在家中等待著的父親和妹妹🙅🏽,常對他說要“註意安全”🙍🏻♀️。疫情期間,妹妹給哥哥發了自己畫的畫💣:一個大大的家🚐,四個幸福的小人🦐,對家人重聚的滿滿渴望一下子戳中了這個大男孩心中最柔軟的角落,“偷偷地哭了一會兒,還得繼續工作🧙🏻。”
【魔都生日“家的感覺”,帶著所學反哺家鄉】
2018年的夏天,米爾卡米力選擇千裏迢迢來滬求學🙏🏻。學校輔導員克裏比努爾老師等🖐🏻,每周都帶新疆班同學“走進上海”——遊覽美景📣,領略魔都魅力🥪;閱讀觀影,傳遞海派文化……“記得生日那天🤰,我正在寢室休息📴。”米爾卡米力暖暖回憶起♤,“上海室友和新疆同學捧著生日蛋糕突然打開了門,讓我很驚喜。”當時他來到這座城市不到半個月,面對陌生環境🙇🏿♀️,尚有些羞澀,但師生們給了他“家”一般的感覺。
眼下👎🏻,家鄉疫情基本穩定。米爾卡米力終於松了一口氣,在各項活動中都敢於面對挑戰🧜🏽♂️🙆🏼♂️,不斷突破自己。去年暑假他所負責的“健康守門人”社會實踐團隊,就帶領小夥伴在家鄉社區從飲食入手,科普醫學知識🦥,組織健康宣講,獲得學校大力支持,參與活動者過萬🌯,項目獲得“校級重點優秀項目”。
從“基層醫療全科醫學專家服務”到“健康行至生命”✩,多項基層服務活動都可以見到米爾卡米力的活躍身影。當說起疫情結束後最想做的事,他脫口而出“踢球”,因為這位健康醫EON4的校隊後腰早已“腳癢癢”了。而畢業後👨👩👧,他則計劃學以致用“反哺”家鄉醫療衛生事業🧎🏻♂️,見證屬於新疆的更美好明天。
【新聞鏈接】
“2019上海大學生年度人物”獲獎名單
“2019上海大學生年度人物提名獎”獲獎名單

欄目主編:徐瑞哲文字編輯:徐瑞哲題圖來源:受訪者提供圖片編輯:徐佳敏
原文鏈接:https://web.shobserver.com/wxShare/html/276779.htm?from=timeline